基于弗吉尼亚州(Virginia)夏季入海口和近岸海域脊椎动物和鱼类的毒理数据,US EPA制定了海水(入海口和近岸海域)溶解氧基准值(见表2),该值适用于弗吉尼亚州入海口和近岸海域(从低潮线向海域延伸3 m范围)水生生物的保护。根据表2中的公式,各州采用自有的生物毒性数据可以推导其相应的溶解氧基准值。海水基准值分析了在持续性低氧(大于24 h)和间歇性低氧(小于24 h)两种暴露方式下,低氧对水生生物不同生命阶段的影响。在持续低氧暴露情况下,采用处于未成熟和成熟阶段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数据,利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计算得到溶解氧急性基准值为2.3 mg/L;采用处于生长阶段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效应(4~29 d生长损失)数据,利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计算得到溶解氧慢性基准值(4.8 mg/L);当水中溶解氧浓度介于二者之间需要采用幼体增长阶段模型,通过设定可接受增长累积损失(5%),推导在该浓度下水生生物允许暴露间隔的持续时间,以评价该栖息地是否适合物种幼体生长。
在间歇低氧暴露情况下,需通过低氧状态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根据不同阶段的公式,计算得到溶解氧的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天数,判断溶解氧的实际浓度是否达到水生生物生长和生存要求。间歇低氧暴露下处于未成熟和成熟阶段水生生物的溶解氧基准值根据溶解氧在不同时间(h)造成的死亡率进行公式拟合,以CMC(基准最小浓度值)为终点计算得到;生长阶段的数据与持续低氧暴露下生长阶段中慢性毒性数据来源相同,利用间歇低氧暴露24 h的生长损失(为持续低氧暴露24 h生长损失的1.56倍),计算得到某一时间内总生长损失小于25%的溶解氧浓度和暴露允许时间;幼体增长阶段利用生长阶段计算得到TTD曲线(时间-死亡率曲线),将数据带入TTD曲线得到最大日死亡率,再根据死亡率-允许天数曲线,得到该死亡率下的最大允许天数。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环境科学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生物,氧,浓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